【科普小课堂】中医适宜技术精准化治疗面瘫 让您重拾笑容

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  

  2025年2月18日   [ 关闭 ]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侧面部肌肉部分性瘫痪或者全部的瘫痪,表现出活动障碍。不仅面部功能受损,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情甚至引起心理疾病,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瘫的表现
①前额皱纹变浅或消失、皱眉不能、眼裂扩大、眼睑闭合无力,用力闭目时眼球转向上外方,漏出白色巩膜; 
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差或不能、鼓气和吹口哨漏气;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间。

面瘫的辩证分型

▶风寒袭络型
症状:突然口眼歪斜,面部发紧,耳后疼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多因面部受风寒侵袭,导致经络阻滞。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型
症状: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或灼热感,耳后疼痛,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病因:多因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气血两虚型
症状:口眼歪斜,病程较长,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因:多因气血不足,面部经络失养。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痰瘀阻络型
症状:口眼歪斜,面部肌肉僵硬,或有麻木感,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病因:多因痰湿内生,瘀血阻滞经络。
治疗原则:化痰祛瘀,通络止痉。

面瘫的治疗

面瘫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个阶段。

治疗方案:
①针灸是治疗面瘫独特手段之一,面瘫急性期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可大大提高面瘫的治愈率,急性期进行面部穴位浅刺及针刺四肢部位穴位,在促进炎症水肿消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恢复期:多加用电针、刺络放血、透刺法等。
②艾灸治疗:艾灸治疗面瘫的原理是通过面瘫或者穴位刺激疏通经络,加强经络的血气运行,加快循环,大幅度改善和缓解面瘫的症状。
③汤剂治疗,根据其证型的不同,予以不同方剂治疗,常用方剂有牵正散、葛根汤、补阳还五汤等。 

面瘫案例举隅

患者中年女性,口眼歪斜10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时有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辩证:气血两虚型;治疗原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①针灸治疗:局部针灸攒竹 阳白 四白 颧髎  地仓 合谷等穴位。
②艾灸治疗:患者耳后时有不适感,温和灸耳后翳风穴。
③中药治疗: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时有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辩证属气血两虚型,予中药益气补血,祛风通络。

面瘫日常护理
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②注意保暖,尽量避免空调或冷风直接吹面部,洗脸时应使用温水,出门佩戴口罩。
③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餐后保持口腔清洁。
④眼睑闭合不全者需做好眼部护理,避免用手揉眼,适当减少用眼时间。外出佩戴太阳眼镜,避免阳光及灰尘的刺激。白天可用滴眼液湿润眼睛,夜间用眼药膏涂眼后用手指协助闭合上下眼睑并用无菌方纱或眼罩覆盖,以缓解和预防眼睛干燥,防止角膜损伤。
⑤制定合理的面部康复训练计划及预期目标,促进面部表情肌的恢复。

面瘫康复训练
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可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1次,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