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具有较大健康危害。
基孔肯雅热感染症状
突发高热:通常持续2-3天后退热,有的约3天后会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病毒血症期(感染期)持续5天。
剧烈关节痛:
▷伴发热同时出现,发展迅速,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
▷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常有关节肿胀;
▷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
皮疹: 多数在发病后2~5天,好发于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数天后消退。
如何诊断基孔肯雅热?
对于急性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的患者,尤其是近期从已知病毒传播地区返回的旅行者,应考虑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能,确诊需经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病毒、病毒核酸或病毒特异性抗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 RNA或分离到病毒可确诊。基孔肯雅病毒抗体通常在发病5天后,检出率开始上升,急性期样本检测呈阴性的患者,应获取恢复期血样本检测抗体,以最终排除诊断。IgM 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需经中和抗体检测确认。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可用的疫苗,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预防相似,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改善卫生条件,清理伊蚊孳生地,清除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花盆、缸、罐、盆、碗、桶、花瓶、托盘、轮胎等。种养的水生植物每隔3天就要换水清洗,并做到花盆托盘不积水。
室内外重点区域进行灭蚊药物的喷洒,杀灭蚊虫。
在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时应注意防蚊叮咬。
如何治疗基孔肯雅热?
由于基孔肯雅热目前缺乏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临床管理以对症支持为主。
体温超过38℃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但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关节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严重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要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应保证充分休息和液体摄入,多数轻症病例可在1-2周内恢复。
个人和家庭如何防蚊灭蚊?
▶个人防护:疫点周边或蚊虫活跃区域,居民应做好个人防护,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必要时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产品。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
▶室内积水管理: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屋顶反墚、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积水。阳台、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废弃容器彻底清除。竹筒、树洞应进行封堵或改造,莲花池养鱼防蚊。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
▶室内灭蚊: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施药时,应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开窗彻底通风后方可进入。如室内如发现有成蚊滋扰时,应及时开展室内灭蚊。此外,蚊虫较多区域,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